2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王家乐同学,从母校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毕业后,凭借在学校学习打下的扎实专业基础和定向的新华三云计算H3CIE培训通过了新华三云计算专家级认证,在2025年8月加入了中国移动福建IDC数据中心,并成功转正获得了月薪8000元的职业起点,踏上了云计算运维的职业道路。今天,我们一同倾听他的成长故事。




01 我的求学与认证之路
我职业发展的起点,离不开母校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打下的坚实基础。在校期间,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交换技术》、《Linux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以及《云计算平台技术与应用》等核心课程,为我构建了扎实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校推行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们不再仅仅学习理论,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模拟真实场景的项目任务,提前熟悉了工作中的技术流程和问题解决方法,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实战能力。
正是基于在校期间积累的扎实基础和初步的实践能力,我认识到要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领域深耕,还需要一个更具权威性的认证来精进技能、证明自己。经过审慎比较,我选择了在美珈信息技术学院的新华三学院的培训机构,参加H3CIE-Cloud认证课程的培训。我之所以能一次性通过这项业内公认高难度的认证考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校期间项目化教学所培养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这让我在后续的实训和备考中能够更快地上手和深入理解。
2、为什么选择考H3CIE-Cloud认证
在校期间,通过《云计算平台技术与应用》等课程和项目化训练,我切实感受到云计算技术的巨大能量和广泛应用。老师也时常为我们分析行业趋势,这让我清晰地认识到,随着企业上云成为刚需,具备高级别认证的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非常抢手,不仅是求职的“加分项”,更是实现职业发展的快车道。正是基于在校期间形成的行业认知,我决心考取H3CIE-Cloud这项高含金量的认证,为职业生涯增加一块关键的“敲门砖”。
3、学习中的“拦路虎”与解决方法
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我同样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复杂云架构的理解,以及独立完成大型实验操作的熟练度问题。
幸运的是,在学校养成的项目化学习思维帮了我大忙。面对抽象的架构概念,我没有死记硬背,而是像完成学校项目一样,动手绘制逻辑拓扑图,将虚拟化、存储、网络等模块的关系可视化,这让我理清了思路。而在实验操作中遇到棘手的故障时,我首先会利用在校养成的排查逻辑自行分析,当问题超出能力范围,培训班的程老师总会给予我关键性的指导,帮我 pinpoint 配置错误的参数,并讲解背后的原理。这种“独立思考+名师点拨”的模式,与母校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一脉相承,让我不仅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更掌握了举一反三的方法。

4、给学弟学妹的几点忠告
如今,我已在中国移动福建IDC数据中心工作了一段时间,主要负责福建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私有云)的存储与云平台日常巡检、运维工作。这段真正置身于大型数据中心、亲手维护华为、新华三、中兴等多厂商设备的经历,让我对之前的求学路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此,我想分享几点最核心的心得:
第一,扎实的理论是“看懂”故障的基础。工作中的故障排查,远比实验室的模拟题复杂。正是凭借在校期间项目化教学打下的扎实基础,我才能快速理解不同厂商设备的逻辑,准确分析告警信息。学弟学妹们务必重视《路由交换技术》、《Linux服务器配置》这些核心课程,它们是你未来看懂复杂技术文档、理解故障根源的“语言”。
第二,认证的价值在于“体系化”和“认可度”。H3CIE-Cloud的学习过程,帮我将学校里学到的零散知识点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这份业界高度认可的证书,则在求职时直接向面试官证明了我的专业能力,是入职如今岗位的关键一环。
第三,培养“主人翁”心态,主动解决问题。在实际运维中,没有人会为你准备好标准答案。这要求我们必须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担当”。在工作中,我延续了备考时的方法:遇到难题先独立研究,利用日志、手册等一切资源分析,实在无法解决再带着自己的分析过程和思路请教老师或者前辈。这种能力,恰恰是企业在招聘时最看重的素质之一。
希望我的这些体会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夯实基础,明确目标,最终抵达理想的职业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