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信息技术学院再传捷报——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国产软件应用与设计创新大赛商业大数据赛道的比拼中,信息技术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出色的创新设计,斩获1 个国赛一等奖、2个国赛二等奖、1个国赛三等奖,为校争光。
第四届全国高校国产软件应用与设计创新大赛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赛事规模与覆盖领域均创佳绩。大赛设置机械、工业设计、服装等多个主题赛道,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子的竞技需求;赛制上采用“预赛+决赛”两阶段模式,充分考验参赛队伍的综合能力。据官方统计,本届大赛共吸引全国626所学校参与,近3500支队伍、15000名师生报名参赛,最终815支队伍、3789名师生成功晋级决赛,赛事影响力与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在前期省赛阶段,信息技术学院从今年三月份开始筹备,邀请了上届获奖的同学担任队长,并从24级学生中挑选成绩较好的同学做队员,组建了学习能力较强的集训队。四月份开始集中训练,人工智能系和计算机网络系教师参与培训,并安排专职教师每晚督促和陪同学生进行线上对抗练习,进行实时总结。
在一个月多的集训中,集训队从比赛环境构建、比赛系统、赛制得分点、数据抓取、数据清洗、综合决策等几个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并进行和其他高校的线上对抗。每天训练到晚上10点,才最终能够走向赛场。
正因为有了充足的备赛准备,参赛团队在省赛便展现出强劲实力,面对专科生组300支队伍的激烈竞争,我校学子沉着应战、精益求精,凭借对商业大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与创新应用设计,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6 支队伍全部以优异成绩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充分彰显了我校在信息大数据领域扎实的学科基础与人才培养实力。
赛事主办方7月份公布晋级决赛队伍后,同学们主动放弃暑假休息时间,返校进行高强度的比赛训练。与初赛相比,决赛赛制迎来了全方位的升级,堪称一场全新的挑战:从聚焦独立企业运营的数据建模,跃迁至统筹集团发展的多维度战略博弈,考验的是全局视野与决策深度;从单一的操作技术比拼,延伸至对比赛逻辑的梳理、亮点的挖掘、优劣的剖析及策略的优化,要求的是系统化的思维能力;从单项技能的竞技,拓展至大数据技术交付、商业分析解决方案制定与商业方案汇报展示的全流程实战,锤炼的是综合实战素养。
面对这场“升级版”的较量,同学们没有丝毫退缩。集训期间,高强度的训练成为日常:白天,他们埋首于数据海洋,反复打磨方案细节,在一次次讨论与推演中完善策略;夜晚,实训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通明,许多同学更是通宵达旦、彻夜无休 —— 或是为了优化一个模型参数反复调试,或是为了完善一份汇报方案逐字斟酌,或是为了模拟一场战略博弈持续推演。盛夏的蝉鸣与深夜的键盘声交织,见证着他们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每一个瞬间。
8月26日,全体队员奔赴浙江理工大学,做最后的比赛冲刺。全国总决赛舞台上,我校学子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团队同台竞技,进一步释放专业优势。在数据处理、模型构建、方案设计等关键环节,我校参赛队伍展现出扎实的理论功底与高效的实践能力,经过多轮严格评审与激烈比拼,最终不负众望,成功斩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与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作为此次国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向东升同学难掩心中的激动与感恩:“当得知获得一等奖的那一刻,喜悦与感动涌上心头,这份荣誉对我而言,不仅是对这段时间努力的肯定,更承载着老师、同学们的支持与付出。在备赛的日子里,学校提供了优良环境与丰富资源;老师给予悉心指导,让我在专业上不断精进;组员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每一次讨论与尝试都令人难忘。这份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成果,更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未来我会继续拼搏,不辜负这份鼓励!”
此次参赛不仅为我校赢得了荣誉,更对学子成长与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赛,大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团队协作力及跨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以赛促学,学赛结合”。我校此次获奖,既印证了“努力终有回报”的奋斗真理,也为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供稿:信息技术学院 宋立】